请输入关键字
石窟
专委会
敬善寺
 
位于西山北部,是唐太宗妃韦氏为其子纪王慎发愿所造的功德窟。
该窟由前后室组成。前室高3.50米,宽3.70米,进深3.52米。窟门两侧相对各一飞天。门前二力士,赤足立于半圆形台座上。北侧像高2.30米,头戴宝冠,上身袒露,璎珞自双肩垂至胸前,在腹部穿环下垂至膝。下身束裙,身后倾,左手握拳下垂,右手残。力士外侧是观音像,高2.03米,头已残,身材修长,装饰华丽,左手提净瓶,右手置胸前。力士、菩萨上方是纪王慎之母太妃韦氏所刻“敬善寺石像铭”,为宣德郎守记室参军李孝伦撰文。南壁力士像高2.20米,面相狰狞,脖筋暴露,服饰、姿态同北壁。力士外侧菩萨像高2.28米,侍立于由仰覆莲组成的束腰低台座上。头戴莲花高宝冠,躯体修长,动态优美,两肩有圆形饰物,璎珞从双肩下垂至胸腹间穿璧后向两侧分开。
窟门圆拱形,高2.10米,宽1.20米。窟内正壁主尊阿弥陀佛,高2.25米,结跏趺坐于叠涩式八角束腰莲座上。头为1958年用水泥补作,脖颈短,胸隆起,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佛衣覆盖佛座,莲花座底层有高浮雕二小狮子。头光圆形,内为莲花,外七佛。背光舟形,无纹饰。正壁主佛左右均有1.20米高的菩萨位于带茎莲座上,头均残。左胁侍菩萨左手置腹前,右手执麈尾搭于肩。右胁侍菩萨双手合十。二菩萨均身挂璎珞宝珠,躯体稍后倾。
北壁雕弟子,菩萨、天王三尊大像。弟子立于仰覆莲组成的束腰座上,头残,头光上方有二身供养菩萨,弟子外侧一着袈裟,穿长筒靴,双手合十的供养比丘像。菩萨像头戴花蔓冠,两肩有圆形饰物,身挂璎珞宝珠,左手提净瓶下垂,右手举胸前,动态优美自然。弟子、菩萨间及菩萨头光上各有四身姿态不同的供养菩萨。天王像头戴冠,身着铠甲,双手持剑,下束战裙,长靴系革带,双足踏魔鬼。菩萨、天王间有六身供养菩萨,莲茎、叶、蓬相间。
南壁弟子阿难像,头残,身着袈裟下摆稍收,双手持葫芦于胸前,头光无饰纹。弟子、菩萨间和北壁相对称地刻一穿靴供养比丘,及四身供养菩萨。比丘头光上有六身供养菩萨,间有花、蕾、叶。菩萨像服饰、姿态同北壁。左手置胸前,右手提一物下垂。菩萨天王间有六身供养菩萨。天王像服饰,姿态同北壁。窟门上方,及前壁至南壁转角处分别有三身、五身供养菩萨。
洞内四壁共有坐姿不同供养菩萨53身,坐在同根分蘖的数十茎莲座上,围绕佛侧,应属于西方净土变之早期题材。
洞顶为莲花藻井仅雕出轮廓线,周围绕以七身飞天。
敬善寺是唐朝皇室直接开窟造像的重要洞窟。供养比丘像代表着造像施主进入主像造像行列,为龙门首见。53身坐姿不同的供养菩萨,有规律地穿插在同茎莲上,布于窟内四壁,形象生动,象征着阿弥陀净土的佛国世界。
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