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石窟
专委会
研究历程
龙门文物 保管所 时期
1953~1990
本时期基础研究、专题研究由起步,到考古调查、碑刻题记、佛教考古、石窟艺术、佛教史等专题研究全面展开,为后续龙门石窟相关学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0年代,通过研究解决了部分造像题材的定名问题。60年代,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文儒先生带领北大师生,对重要洞窟进行科学调查。丁明夷先生的《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分期与类型》、温玉成先生的《洛阳龙门双窑》《古阳洞研究》根据调查大量造像、铭文,用考古学方法对窟龛造像进行分期、分类、排年,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60年代中期,调查洞窟破坏情况,查清龙门被盗石刻780多处。70年代,龙门开始对东西两山碑刻题记进行椎拓、抄录、整理工作。80年代,《龙门石窟的新发现及其它》、《龙门石窟艺术试探》、《伊阙佛龛之碑和潜溪寺、宾阳洞》等发表;1981年宫大中先生著《龙门石窟艺术》,按时代顺序,对龙门有代表性的重要窟龛造像艺术进行了探讨。1985年,与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讨论会”,出版了《中原文物》特刊号《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论文集》。这些成果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龙门石窟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水平,为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引起了学术界对龙门石窟的关注。

龙门石窟 研究所 时期
1990~2002
本时期继续加强基础研究,专题研究,研究成果纷纷涌现,研究工作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1993年为纪念龙门石窟开凿1500周年,举办“龙门石窟1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研讨会由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印度和港澳台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提交70余篇论文,内容涵盖石窟考古、石窟艺术、石窟保护等方面,出版了《龙门石窟一千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出版《龙门石窟研究论文选》、《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龙门流散雕像集》、《龙门石窟研究》、《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汇录》、《中国石窟·龙门石窟》(第一卷、二卷)等。温玉成先生撰写的《龙门北朝小龛的类型、分期与洞窟排年》被学术界称为“新中国考古研究的窗口”。宿白先生《洛阳地区北朝石窟的初步考察》,对龙门石窟周围的卫星窟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基本确定开凿年代,为开展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奉先寺遗址考古调查、保护。199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龙门石窟研究所与洛阳文物考古机构、意大利那波黎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合作调查、保护龙门奉先寺遗址的项目。1997年—2002年,奉先寺遗址考古工作队对奉先寺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遗迹有殿址、水道等,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构件为主,石刻造像弥足珍贵。为研究中国唐代及其后佛教寺院的布局演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期还有《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1):龙门石窟雕刻》、《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龙门石窟雕刻粹编·佛》、《龙门石窟窟龛编号图册》、《古阳洞—龙门第1443窟》、《莲花洞—龙门石窟第712窟》、《龙门石窟雕刻粹编·佛塔》等著作出版。《龙门石窟总录》12卷、36册,为研究龙门石窟艺术、佛教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上述学术成果的问世,为推动龙门石窟的基础、专题研究向综合研究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门石窟 研究院 时期
2002~至今
龙门石窟研究院时期(2002年~至今),坚持学术立院,科研兴院,编制龙门石窟研究院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提升专题研究、综合研究水平,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石窟研究机构。
流失文物调查
遗址调查与考古发掘
石窟考古报告
成果出版
学术会议
进入21世纪,龙门石窟研究院将石窟考古报告编写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多年坚持开展此项工作。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省局和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宿白先生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擂鼓台区》,宿白先生亲自指导,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进行,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开展的科学、系统编写大型石窟寺考古报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也是龙门石窟研究史上第一部将考古发掘的窟前遗址和洞窟遗存相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各地区石窟群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014年启动东山万佛沟区考古报告编写工作,2021年出版了《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
进入21世纪,龙门石窟研究院将石窟考古报告编写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多年坚持开展此项工作。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省局和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宿白先生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擂鼓台区》,宿白先生亲自指导,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进行,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开展的科学、系统编写大型石窟寺考古报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也是龙门石窟研究史上第一部将考古发掘的窟前遗址和洞窟遗存相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各地区石窟群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014年启动东山万佛沟区考古报告编写工作,2021年出版了《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
进入21世纪,龙门石窟研究院将石窟考古报告编写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多年坚持开展此项工作。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省局和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宿白先生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擂鼓台区》,宿白先生亲自指导,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进行,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开展的科学、系统编写大型石窟寺考古报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也是龙门石窟研究史上第一部将考古发掘的窟前遗址和洞窟遗存相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各地区石窟群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014年启动东山万佛沟区考古报告编写工作,2021年出版了《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
进入21世纪,龙门石窟研究院将石窟考古报告编写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多年坚持开展此项工作。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省局和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宿白先生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擂鼓台区》,宿白先生亲自指导,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进行,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开展的科学、系统编写大型石窟寺考古报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也是龙门石窟研究史上第一部将考古发掘的窟前遗址和洞窟遗存相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各地区石窟群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014年启动东山万佛沟区考古报告编写工作,2021年出版了《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
进入21世纪,龙门石窟研究院将石窟考古报告编写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科研工作,多年坚持开展此项工作。龙门石窟考古报告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省局和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宿白先生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擂鼓台区》,宿白先生亲自指导,龙门石窟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作进行,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开展的科学、系统编写大型石窟寺考古报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也是龙门石窟研究史上第一部将考古发掘的窟前遗址和洞窟遗存相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各地区石窟群编写考古报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2014年启动东山万佛沟区考古报告编写工作,2021年出版了《龙门石窟考古报告——东山万佛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