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时期继续加强基础研究,专题研究,研究成果纷纷涌现,研究工作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1993年为纪念龙门石窟开凿1500周年,举办“龙门石窟1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研讨会由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印度和港澳台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提交70余篇论文,内容涵盖石窟考古、石窟艺术、石窟保护等方面,出版了《龙门石窟一千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出版《龙门石窟研究论文选》、《中国石窟与文化艺术》、《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龙门流散雕像集》、《龙门石窟研究》、《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汇录》、《中国石窟·龙门石窟》(第一卷、二卷)等。温玉成先生撰写的《龙门北朝小龛的类型、分期与洞窟排年》被学术界称为“新中国考古研究的窗口”。宿白先生《洛阳地区北朝石窟的初步考察》,对龙门石窟周围的卫星窟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基本确定开凿年代,为开展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奉先寺遗址考古调查、保护。199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龙门石窟研究所与洛阳文物考古机构、意大利那波黎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合作调查、保护龙门奉先寺遗址的项目。1997年—2002年,奉先寺遗址考古工作队对奉先寺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遗迹有殿址、水道等,出土遗物以砖、瓦等建筑构件为主,石刻造像弥足珍贵。为研究中国唐代及其后佛教寺院的布局演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期还有《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11):龙门石窟雕刻》、《中国石窟雕塑全集4龙门》、《龙门石窟雕刻粹编·佛》、《龙门石窟窟龛编号图册》、《古阳洞—龙门第1443窟》、《莲花洞—龙门石窟第712窟》、《龙门石窟雕刻粹编·佛塔》等著作出版。《龙门石窟总录》12卷、36册,为研究龙门石窟艺术、佛教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上述学术成果的问世,为推动龙门石窟的基础、专题研究向综合研究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